室內兒童游樂場所衛生監管需加強
11月26日訊 天氣漸涼,不少家長將室內兒童游樂場作為日常帶孩子游玩的場所,但不少兒童游樂場所衛生狀況不佳。市民張冰女士說,前些天帶女兒到市區一家室內兒童游樂場所玩耍,發現孩子白色襪子進去,黑色襪子出來,回家后不久孩子得了重感冒。
來者不拒 即使患病也能進
連日來,記者在城南新區多家室內兒童游樂場觀察,發現這些場所對入場的人員要求都很低,幾乎是“來者不拒”。
“孩子最近有點感冒,戶外更不能玩了,待家里又閑不住,只好又帶到室內游樂場玩。”一位年輕媽媽一邊說著,一邊給孩子擦鼻涕。就此,記者詢問了一位工作人員,對方說:“只要保證孩子不會在場內大小便就行,至于孩子是否生病,我們又沒有相關檢查設備。再說,孩子生病,一般父母不會帶孩子來游玩吧。”工作人員說,他們無法對孩子是否健康入場做到監督。
隨后,記者詢問了多家游樂場的工作人員,如何對進場孩子的健康狀況進行把控,回答基本一致,也沒有見到任何一家游樂場要求入場前洗手、進行體溫測量等。
玩具設施臟且隱患多
11月22日,在市區一家大型購物中心的三樓室內游樂場內,海洋球、塑料車等玩具吸引了孩子們。記者仔細觀察,池子里成百上千的彩色小球,細看之下,有的球是癟的,黏著黑色污垢;有的玩具車明顯已經發黑。而十多個孩子正在其間興奮地在玩耍,有個年幼的孩子拿起球就“啃”了起來,媽媽見到趕緊搶了過來,直接將沾著口水的球又丟入池內??繅且粋扔幸粋€高空滑道,螺絲松懈,孩子在上面玩耍很容易摔下來。
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拿起池外的球未做任何擦拭就又丟進池內,對地上紙屑、餅干屑等垃圾,工作人員也僅僅用掃帚掃了起來。環顧整個游樂場,表面還算整潔干凈,但經不起細看,尤其是邊邊角角一些不起眼的地方,“每次玩過后,孩子襪子都是烏黑的,小手也黑黑的。”一位帶著兒子游玩的王女士說,天冷了,孩子喜歡到游樂場玩,也知道衛生狀況并不佳,所以游玩結束第一件事情就是擦手,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洗手。
保潔全憑經營者“自覺”
“多長時間消一次毒???”連日來,記者走訪市內部分大型購物中心、超市、親子早教機構內的兒童游樂場所,向不同游樂場的工作人員提出同一問題,得到的答案卻不盡相同,“每天都消毒。”“兩三天吧!”“不超過一周。”“臟了隨時清潔。”
“我們游樂場每天都會保潔、消毒。”一位工作人員說,每天孩子從上午就開始進場,一般到晚上9點左右,也只有等孩子走后,才能保潔,至于多長時間消一次毒、消不消毒全憑經營者“自覺”,所謂的消毒充其量就是用抹布擦擦表面灰塵,撿拾一下果皮、紙屑、頭發等雜物,并不是專業消毒。
不消毒的原因有:一是大部分消毒水有異味,很多家長不喜歡;二是由于成本原因,消毒液使用會加大成本開銷;三是一般游樂設施都是塑料制品,消毒水對其具有一定的腐蝕作用。
呼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
記者從市衛生監督所發證處、監督處了解到,根據《江蘇省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具體范圍》,其中關于部分公共場所范圍的界定,特別標注不包括嬰兒洗浴,更未標注設計兒童室內游樂場所。意味著,開嬰幼兒洗浴中心、兒童游樂場所并不需辦理衛生許可證,衛生監督更是空白區。
采訪中,不少家長也希望相關部門盡快制定對應措施,加強對兒童游樂場所、嬰幼兒洗浴中心等的監管,以保證孩子們的健康。